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

072411看彼得,問自己,何時成長?

072411看彼得,問自己,何時成長?

看彼得三年跟隨主耶穌的經歷,所做過說過的事,只一次贏得耶穌褒獎。那一次就是彼得認定耶穌為基督(太16:13-20),奠定他毫無異議的成為門徒中領袖的地位。但是,稍為仔細看彼得的學習經歷中,我們好像看到的是自己!這事之前,他在「耶穌水上行」已贏得「小信的」人之譽(太14:22-32);並且他在這事之後馬上遭斥為「撒旦」(太16:21-23)。

在「耶穌復活」的整個經歷中,門徒以「相信不下去」著名。跟隨主耶穌的婦女至少有帶沒藥香料上墓之心,男生絕無﹝包括彼得﹞;空墓內的天使要她們去報知門徒後,至少約翰跑來看就信,看後的彼得依然和其他男生一樣。最後在湖畔三次得到主耶穌的鼓勵,以「喂養我的小羊」託付後,彼得又馬上要「多管閒事」而再遭「與你何干」之斥。(約翰21章)

在主耶穌昇天,聖靈降臨後,看彼得如何穩紮穩打地建立了耶路撒冷的教會,交託給耶穌的兄弟雅各負責;轉而在外邦建立了安提阿的教會,也依樣交託給巴拿巴。然後,再到處去傳福音,何等豪邁,勇敢,偉大!但是,我們後來竟然又看到老彼得!他如何在安提阿的教會於同信主外邦弟兄的桌上,「避嫌」退席。彼得到那種時候竟然還會劃不清救恩與律法的界線?!

親愛的弟兄姊妹,在此我囉嗦地像在算流水賬,目的不是在挑剔彼得,目的是要我們問自己,何時才能成長?我們做信徒在靈程上,忽起忽落,忽冷忽熱,忽左忽右的事實,懸殊怎會那麼明顯?!信主十,廿,卅,四十,五十,六十年後,為人處事,能進步多少?當我們看到年輕人以清晰的冷眼觀看「教會中的前輩」,歎息地寫下「其實我發現就是基督徒也會用金錢和工作或外表 衡量人... 這就是人的軟弱吧!罪性吧!每個人內心多少都會這樣 ... 不想這樣,或是討厭別人這樣 ...但是似乎很難改變.很多事情都是心裡想這樣 但是事實上行為卻不能這樣 .... 聖經上耶穌都是接待那些最讓人看不起的... 使徒也是漁夫,不是社會高層,要像耶穌那樣... 真的是高人...」的話,能不心疼嗎?還好我們得救,得以成為上帝的兒女,不是憑著行為,而是白白的恩賜。至於何時能成為「為人處事」的楷模,「屬靈人」的模範,就要看自己獲得「赦免」感受的大小來衡量了。再談!

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

072411要看見你兒女的兒女

072411要看見你兒女的兒女

很顯然看得出使用一句像「兒女的兒女」的話,不是出自遠東的;它來自於舊約詩篇 128:6a。它成為一種祝福人的話,也是一種祈禱與希望的話。當雅各晚年見到約瑟時,他感激的話以「我想不到得見你的面,不料, 神又使我得見你的兒子。」於是,我們又學到了一種與我們傳統不同的表達方法。知道人生在世的年限雖有定數,但是祝福人的話還會有比「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!」更稱心得體嗎?因為明知「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」,然而「子孫為老人的冠冕;父親是兒女的榮耀」的話,豈是兒說之語?埃及國王法老初見高齡130的雅各時,善意地問他幾歲,雅各卻以「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」來描述;但是約瑟一生的年月,雖然苦難比起雅各苦得多,但是他過的晚年,聖經著者卻以「約瑟得見以法蓮第三代的子孫。瑪拿西的孫子、瑪吉的兒子也養在約瑟的膝上」來形容。約瑟是以法蓮和瑪拿西的老爸,約瑟是以得見以法蓮第三代的子孫為樂;以瑪拿西的孫子,瑪吉的兒子也養在他老人家的膝上為榮。

現代新的社會現象是老年人劇增的管理問題,因為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,人的平均年齡既然普遍延長,我們在世的日子是「雅各式」的,還是「約瑟式」的?一是以「苦」為定義,一是以「苦中持住應許」為準則。當雅各聽到少年約瑟「死亡」的消息後,悲鳴的話語是「陰間相見」之泣;然而保羅給我們的勉勵是「我們若靠基督,只在今生有指望,就算比眾人更可憐。」因為解決「來世」的問題早在相信接受耶穌代贖的信仰後,信徒已經得著和主永遠同在的信仰的實體。所以在生有的生活就是預嚐「與主永遠同在,永不隔離的」喜樂了。 因此,我們可以和詩人一起祈禱說「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,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。」這「智慧的心」叫我們不要相信「只要我盡力,我能活到一百白」或「醫學和科技萬能,足以慢化,回轉,甚或停止老化現象」;相反地,這「智慧的心」叫我們照常自然過日子,連「務必運動」的口號和壓力也除去。這「智慧的心」叫我們存「凡事不爭不急」的心,「不過度飽食」,追求與人樂樂的族群生活,如聖經所說:「不可停止聚會!」你必已知不可停止聚會的好處了。

071711天國的比喻

071711天國的比喻

人中智者有著理想國,禮運大同的世界也;追求的多矣。及至耶穌降世,道成肉身,傳的是天國的福音。讓相信的人得永生,得以在必朽之體,等候化為復活之身前,就能日日嚐到所謂天國的滋味。

人心既有祈望地上天國的志,耶穌所傳天國的福音就是端在幫助人了解它的意義。只是帶罪之體何以洞悉天國的事?所以,耶穌傳福音時,就大量以比喻開導教誨;因為祂的比喻每一條都很簡單,容易記住。祂的話同時在描繪一副圖樣,傳達重要的信息。祂將日常生活中的事與物,如鹽巴,麵包,綿羊;或婦女烤乾糧,或男人晚間到朋友家敲門,或孤旅在路徑慘遭搶劫等比喻解釋主要的宗教主題;如天國的成長,祈禱的重要性,或愛的真諦等。因此,耶穌的比喻就也自然地成為百讀不厭,卻帶出深摯而居中的地位了。

然則如前說過的「帶罪之體何以洞悉天國的事」之語,何以解?因為究竟天國還是屬乎靈界的事,因此以「奧秘」形容。耶穌曾以「撒種者的比喻」傳天國的福音,解釋天國的「奧秘」。聽眾離散後,耶穌的門徒似乎也不懂。耶穌在私下向他們講解前,說了一段話:「「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,不叫他們知道。 ... 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,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,聽也聽不見,也不明白。…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,因為看見了;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,因為聽見了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,卻沒有看見,要聽你們所聽的,卻沒有聽見。」在此,我們第一次可以嚐到天國的滋味,而且要繼續經驗天國的滋味。因為在這福音的時代,舉凡單純信靠的人,在多難的生活中,得稱為義,重新獲得成為上帝的子女的地位,在基督耶穌裏,或生或死,永遠與上帝同在。勉之。

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

070311從兩位凱瑟琳學習

070311從兩位凱瑟琳學習
 就像去年我曾經以「從兩位以利莎白學習」,今天我以教會史上「從兩位凱瑟琳學習」來跟眾兄姊分享耶穌的福音,如何興起祂微小的器皿,如中流砥柱地在亂世中「創造」奇蹟。第一位叫做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﹝c. 282 -307 AD﹞。她出生於亞歷山大城,自來就是學術中心,擁有世界最大的圖書館。她因拒絕嫁給皇帝Maxetius,是因她屬靈的生活已在『神秘的婚姻』嫁給基督。皇帝不能相信她的「學問」,就命令了50位亞歷山大最有成就的哲學家,結群起而向她辯證其信仰的荒謬。但是她不但有效地把他們所有的論證擊破,一一說服他們,並且歸信耶穌的福音。激怒的皇帝下令活燒那些哲學家後,又下令以刑用輪來擊潰凱瑟琳那頑強的抵抗力。但是,刑用輪在刑場竟然奇蹟般地破裂成為碎片。最後只好用斬首完刑。
 第二位凱瑟琳是千年後叫做錫耶納的聖凱瑟琳﹝c. 1333-1380 AD﹞。她在16歲時進入了多米尼加宗的第三學院。她致力苦行而又神秘,跟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一樣,早就在『神秘的婚姻』嫁給基督。她在修道院時就有跟隨她的人,不分男女。雖然她的身體因禁食禱告而致極其瘦弱的狀況。但是,她用她的『對話』和她的『書信』去表達她的理念,影響力直到今日仍然存在。雖然她從來沒學會寫字,但是從她口中吐出的話語,既坦率又俱權威,門徒急於代書成冊。本是活在沉思,默想的靈修生活,她竟然能夠生出公開牧靈的活躍事工!於是她開始對公共事務的關注也就益發熱心。她說的是實話,出自全然順服基督而出的話語,卻也招來反對與誹謗;但是她的愛心與行為成為人間世的奇葩。
她陪同死囚到處刑之地,為他們祈禱到最後一息而不歇。當黑死病席捲到她的家鄉錫耶納﹝死亡率達80 %﹞時,她毫無猶豫地在出入生死間,不顧一切出去接觸到處待救的受害者,關懷與照顧的能力,感人肺腑。她擔負起護士的工作,為那些死於鼠疫患而死的挖墳墓,然後妥善地將他們埋葬。她死前完成畢生最大的使命就是隻身前往阿維農,勸誘教皇格雷戈里十一世﹝Pope Gregory XI﹞返回羅馬,守職!在那天主教史上大醜的「巴比倫遷徙」事件中,她有一封信寫道:「不要再抗拒神的旨意,因為飢餓的羊群在﹝羅馬的﹞聖彼得等你回座。」果然,因凱瑟琳的呼籲而振作的格雷戈里終於返回羅馬,可惜他不久就謝世而去。
 從兩位全身心奉獻於主耶穌的忠實僕人,凱瑟琳氏守貞守貧;以效法馬利亞之心,以處女之身,回報基督救贖之恩。她們被譏的『與主合而為一』神秘的婚姻觀,雖然值得重估於今世,但是她們的言行舉止,豈有非議的餘地?你能算一下她們在世的歲月幾何?